多次脉冲法是一种用于电缆故障定位的先进技术,以下从原理、操作步骤、优势及应用场景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原理
多次脉冲法巧妙地将低压脉冲法应用于冲击高压闪络法中,利用冲击闪络时故障点被电弧短路的物理特性,获得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极性相反的波形。在冲击电压作用下,故障点被电弧击穿短路的同时,仪器会发送一个低压测试脉冲,在短路点得到一个短路反射的回波,反射回波的极性与发射脉冲的极性相反。当故障点短路电弧熄灭后,再发射一个低压测试脉冲,可测得电缆的开路全长波形。通过对比两次采集到的波形,就能判断故障点位置。
操作步骤
连接设备:多次脉冲电缆故障测试仪通常由系统主机、多次脉冲产生器、故障定位仪和电缆路径仪四部分组成。将高压发生器、电缆故障相、系统接地线、电缆接地线、电缆故障测试仪连接起来,仔细检查接线确保无误。
参数设置:打开仪器电源,屏幕将在完成自检程序后自动进入设置界面。根据现场被测电缆种类、长度和初步判断的故障距离选择脉冲宽度,按照屏幕模块中的相关键完成初始状态设置。
试测与调整:加冲击高压先进行试测。若加冲击高压后测得的波形中,两回波脉冲的极性与发射脉冲的极性一致,游标定位显示的是电缆全长,说明故障点未被高压击穿,须重新按“采样”键,并升高冲击电压。一边升高冲击电压,一边进行采样和屏幕监视,同时调节“输入振幅”电位器,直到看见屏幕上面的波形出现与发射脉冲极性相反的回波脉冲为止。
波形操作:按荧屏下方模块中的“展宽”或“压缩”键,使测试的波形宽度比较适合故障距离的判读。然后,按“↑、↓、←、→”键,将上下两波形重叠。可以看出,故障回波前的那部分重叠较好,故障回波后的波形部分有明显的发散。
判读故障距离:在显示屏右边上有“起点”“终点”和相应的光标左右快移与慢移的相关键。按“起点”“终点”键时屏幕按键显示的是起点,则按左右光标移动键时起点光标在移动,否则按左右光标移动键时终点光标在移动。总可以将两条光标移到起始波形和回波的拐点,两光标间显示的数字即为故障点到测试端的距离。
保存结果:测试完毕后,如果操作者认为此次测试结果有保留价值,可使用数据“保存”和保存屏幕功能。
优势
波形清晰易判:多次脉冲法将冲击高压闪络法中的复杂波形变成极其简单的低压脉冲法短路故障测试波形,任何人稍加培训就能识别回波的拐点,达到快速准确测得故障距离的目的。
提高测试效率:多次脉冲法在故障点被电弧击穿短路并延弧的同时发送多个低压测试脉冲,并自动进行寻找有效短路反射的回波,只需一次采样就可采集到有效短路反射的回波,大大方便了用户现场使用。
应用场景
多次脉冲法主要用于测试电缆的高阻泄漏故障(包括高阻闪络性故障),尤其适用于故障点的等效阻抗与电缆的特性阻抗基本匹配,使用低压脉冲法时无故障点回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