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段 “男子好心扶起醉酒摔倒老人反被讹” 的视频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与深刻反思。事件发生在 5 月 15 日的江苏南京,市民杨先生驾驶摩托车途中,偶遇一位骑电瓶车摔倒的老人。出于本能的善良与热心,杨先生毫不犹豫地停下脚步,上前扶起老人,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善举竟会被老人和家属反咬一口,指责他是肇事者。
视频中,杨先生在经过十字路口时,发现老人脸部朝下摔在地上,鲜血渗出。周围虽聚集了不少围观者,却无人敢上前帮忙。杨先生出于好心,打开骑行装备记录仪后上前询问情况。在得知老人已被报警,且是自己摔倒后,杨先生见老人挣扎着起身,踉跄倚靠在电动车上,出于担忧,赶忙上前扶住,并关切地询问老人家中是否有小孩,想要帮他联系家人。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站起来后的第一句话竟是质疑自己是否真的是自己摔倒的。杨先生和周围群众纷纷给出肯定答复,为避免老人遭受二次伤害,杨先生将其搀扶至路边安全处,还贴心地拿纸巾为老人擦血。然而,交警到达现场对老人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结果为 212mg/100ml),并将老人送往医院诊治后,随后赶来的老人儿子却一口咬定是杨先生撞倒了父亲,要求他一同前往医院并赔偿。好在交警和路人纷纷为杨先生作证,证明此事与他无关,杨先生这才得以离开现场,但他内心的寒心却难以消散,满心期待能得到一句道歉。
好在警方迅速展开调查,确认当晚事故伤者田某某是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行至路口自行摔倒,并非杨先生撞倒。5 月 16 日,老人家属紧握杨先生的手表达谢意,并就误解一事诚恳致歉,杨先生选择了谅解。5 月 17 日上午,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孙建友前往杨先生的工作单位,为他颁发见义勇为专项奖励金并送上鲜花,对他的善举给予肯定与表彰。杨先生也表示,尽管此次经历有些不愉快,但结果是好的,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仍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帮忙。
回顾过往,此类 “扶起老人被讹” 的事件并非个例。2019 年 10 月,江苏扬州一男子酒后骑电动车摔倒受伤,路过的 “90 后” 司机下车救助,却被诬为 “撞人”,后警方通过痕迹判断和监控视频,确定电动车为自摔;2024 年 8 月,江西抚州 17 岁小伙孟欣轩搀扶醉酒摔倒老人,被老人及家属诬陷殴打,最终警方调取监控还原真相,涉事老人因殴打他人被依法行政拘留。
这些事件不仅让助人者寒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风气。“扶不扶” 这个难题,自南京彭宇案后,就像一道阴影,笼罩在人们心头。不少人在面对他人需要帮助时,开始犹豫不决,即便伸出援手,也会采取诸如拍摄视频记录等自我保护措施。频繁上演的 “倒打一耙” 恶行,伤害了善良本真的心灵,污染了社会向上的风气,加重了更多老人受困被施救的困难。一人的道德败坏,让全社会承担恶果,这样的事件危害性不容小觑。
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依靠监控视频、车辆刹车痕迹对比等技术手段还原事实真相,以及鼓励热心市民仗义执言外,更需要法律的有力保障。对于诬陷者,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让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因年龄、经济条件等因素干扰案件正常处理。同时,我们也应大力弘扬和表彰见义勇为的行为,让善举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鼓励更多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勇敢地伸出援手。
在此,希望大家能为这类正义发声,用点赞传递温暖,用关注守护善良。每一次的点赞与关注,都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一次助力,愿大家的生活因这份善意与爱心,充满更多的美好与幸福,点了赞、关了注的朋友,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财富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