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我们与JY微信电话,她做完实验才回寝室。状态不错,和前一阶段相比,判若两人:2月中旬一回欧洲就病了,嗓子咳到冒烟,医生还不弄药,让她自己扛;年前完成了60%的实验样品,因办公室小火灾被“好心人”丢弃了……
现在呢?JY说,她已经“处变不惊”了。处变不惊,这很不容易,起码算得上一种“大将风度”了!

我问为何?JY说,源于她一人外出读书,一个女孩子背着包,拖着“两大一小”的行李箱,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也不熟悉,也没有父母、朋友可以咨询或者代劳跑腿,大小事都要自己应对,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转变。
JY说,在外读书期间,与人交往也是知止不殆,“少介入别人的因果”。这样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很好。
JY能够处变不惊,学习生活多了一些淡定从容。我想,在她的计划中,肯定给“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做好了预案,也就是留有“容错空间”。
“容错空间”这个概念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差不多。
这个世界不会对任何一个人那么友好,你得承认不确定性、随机率和概率——“一切未知情况”的存在。凡事必须留有余地,比如做实验的时间规划上,有必要留下2-3周的“冗余时间”。
对投资者来说,“容错空间”好处更大。它能让你可以“承受一系列可能的结果”,你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等待,从而提高“回报发生在你身上”的频率。因为你需要时间来累积复利。
假如,去年9月24日,我有20万现金的话,也不会把守了几个月的“东方财富”卖掉,这股票在短短的十天内上涨近200%!
所以,当你的金融资产缩水30%,你能保证你有足够的现金流让你不“割肉”,熬过寒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这个足够的现金,就是你股市的“容错空间”和“安全边际”。
凡事皆然,我们得有这个心理,一切的发生必将有利于我。
如果你相信任何挫折、一切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你就选择了幸运。正是有了“容错空间”,你会感觉好过一些!